紅脈榕 (Ficus petiolaris) - 2021/11/15

本文為紅脈榕種子實生的種植文章,內容分為二個部分:
1. 種植日記
2. 種植方式
點擊標題可快速連結至想閱讀的內容。

   1. 種植日記

2020/3/23
在擁有足球樹後,突然對於可以藉由修剪來讓塊莖膨脹的植物產生了許多好感。而特性相似且種植容易(新手級)的紅脈榕及白面榕(Ficus palmeri)自然也引起了我的興趣。不過市面上種子相當難找,所以等了好長一陣子才入手了紅脈榕(後來覺得白面榕的葉色不是很喜歡,所以就沒買了)。

這次的購買一樣是劉舜豪,紅脈榕的種子十分的小,就算發芽了也很難被人注意到(如圖1-1所示)。此外,由於播種季節為冬天,所以後續的生長十分緩慢(如圖1-2所示),不過整體而言還是相當好種的。

圖1-1. 剛發芽的種子 (2019/12/28)

圖1-2. 真葉逐漸增加 (2020/3/23)

2020/6/20
隨著天氣轉熱,紅脈榕的生長也愈來愈明顯,目前的樣貌如圖1-3所示。除了葉子變大變多外,我最在意的塊莖總算有個樣子了,圓滾滾的模樣相當地討喜(如圖1-4所示,硬幣大小: 2cm)。可惜的是,目前的葉子還沒辦法那麼凸顯出紅脈的特徵(如圖1-5所示,很些微),或許是日照還不夠充足吧?

圖1-3. 生長期的紅脈榕 (2020/6/20)

圖1-4. 紅脈榕的塊莖紀錄 (2020/6/20)

圖1-5. 紅脈榕的葉子紀錄 (2020/6/20)

2020/12/14
經歷一個夏季後,紅脈榕也成長了不少,如圖1-6及圖1-7所示(硬幣大小: 2cm)。由於植物位置是放在陽台下層,所以主幹的部分較為抽高。但由於我打算之後會砍,所以並不是很在意。至於基部塊莖的部分除了膨脹外,也開始出現了裂皮的特徵,也使紅脈榕變得較有味道了。

圖1-6. 休眠前的紅脈榕 (2020/12/14)

圖1-7. 紅脈榕的塊莖紀錄 (2020/12/14)

另外特別的是,紅脈榕的塊莖長出了新的根(如圖1-8所示)。這個植物特色實在有趣。

圖1-8. 塊莖開始長出根 (2020/12/14)

2021/3/15
趁著天氣回暖換盆時紀錄一下。如圖1-9所示(硬幣大小: 2cm),紅脈榕的由於在冬季也不怎麼休眠,所以塊莖也是有成長。另外此品種的根系十分旺盛,即使修掉一堆乾枯的老根後還是相當密。

圖1-9. 換盆的紀錄 (2021/3/15)

2021/11/15
快進入冬季了,雖然就往年的觀察看來紅脈榕應該是不會休眠的,但還是紀錄一下好了。目前的樣貌如圖1-10 所示(硬幣大小: 2cm)。就今年的生長看來,紅脈榕的主幹有稍微變粗,不過長高的幅度還是比較大。此外,紅脈榕的裂皮愈來愈明顯(如圖1-11 所示),至少對筆者我而言是有增加一些觀賞性。最後是恐怖的根系,如圖1-12 所示。這傢伙的根基本上就是不斷地向外擴張,或許明年來修個根或是再換個盆。

圖1-10. 冬季前的紀錄 (2021/11/14)

圖1-11. 斑駁的表皮 (2021/11/14)

圖1-12. 旺盛的根系 (2021/11/14)


   2. 種植方式

以下為做功課後得知的種植方式:

• 科名:
Moraceae (桑科)

• 屬名:
Ficus (榕屬)

• 學名:
Ficus petiolaris,中文俗名為紅脈榕或紅面榕,非常的直觀。
 → 種名 petiolaris  葉柄 (petiole)” 的意思

• 原生地:
1. 墨西哥的索諾拉(Sonora),大概是在偏東的 Sierra el Tigre 山脈(暫無中譯名)附近。
2. 墨西哥的赤瓦瓦(Chihuahua,吉娃娃?)南方至瓦哈卡(Oaxaca)一帶。

• 生長海拔高度:
0 ~ 1800m

• 棲息環境:
斜坡、懸崖、山谷、溪流邊、以及沖刷河。

• 根部:
1. 能夠牢牢抓住岩石表面,使其能長在岩壁上。
2. 若根部長在潮濕的土壤上,紅脈榕便可輕易地長成大樹。

• 塊莖:
1. 長至8 ~ 15m高。在熱帶峽谷的環境中,甚至可高達25m
2. 年輕的植株會有球狀塊莖。
3. 根部和莖部的表皮為黃綠色紙質狀。
4. 表面無毛,但在葉柄處會有木質的簇絨。
5. 若想維持矮胖的塊莖狀,則需透過修剪來達成。

• 葉片:
1. 心形葉片,約有6 ~ 15cm長。
2. 葉脈為最大的特色,粉紅色宛如血管狀。

• 澆水:
1. 在溫暖的生長季時,需避免土壤完全乾掉。
2. 冬季時給予少量的水。

• 介質:
1. 土壤酸鹼值偏好中性 (PH值: 6.1 ~ 7.8)。
2. 植株大小容易受到盆栽尺寸的影響。
3. 目前配土為 泥炭土 : 細顆粒土 = 2 : 1 。

• 溫度(型種)
1. 最低耐寒溫度: -3.8 ~ 4.5°C
2. 須避免霜凍的環境。
3. 因找不到生長溫度,故先採納通用型標準:
  最佳生長溫度: 23 ~ 32°C
  最佳夜晚溫度: 21°C
  低溫休眠溫度: 15°C,須保持乾燥。
  高溫停滯溫度: 35°C,須適當遮陰。

• 日照:
1. 全日照或部分遮陰。
2. 正午的烈日可能會曬傷塊莖。

• 花朵:
1. 花朵為綠色的,並帶有紅色斑點。
2. 傳播媒介為無花果小蜂(Pegoscapus)。

• 傳統用途:
1. 在墨西哥洲,會拿來治療腸道寄生蟲、皰疹、咳嗽、脾結石、調節月經、治愈骨折。
2. 在索諾拉洲,會拿來治療甲狀腺腫、胸痛、痰、傷口、潰傷。
3. 在莫雷洛斯洲(Morelos),會拿來退燒。
4. 在米卻肯洲(Michoacan),會拿來治療肝炎。
 → 好植物不種嗎?

• 資料來源:
1. Llifle
2. Dave's Garden 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