麗鐘閣 (Tavaresia barklyi) - 2021/2/5

本文為麗鐘閣成株的種植文章,內容分為二個部分:
1. 種植日記
2. 種植方式
點擊標題可快速連結至想閱讀的內容。

   1. 種植日記

2020/11/16
先前因為好玩而買的巨龍角開花後,帶給我許多的成就感,因此隔了一陣子後又想買奇怪的賞花型蘿藦。搜尋了一陣子後,發現了麗鐘閣。因為它的花朵如同喇叭狀、表面還有奇妙的斑紋、再加上如同仙人掌般帶刺的本體,讓我有了購入的念頭。

最近剛好看到謝資基在賣,於是便立刻買了下來,其樣貌如圖1-1所示(背景有一些塊根)。基本上種起來沒什麼困難,過程也挺無聊,只待開花。

圖1-1. 麗鐘閣適應環境後開始開花 (2021/1/22)

2021/2/5
最近麗鐘閣的花苞已經愈長愈大(過程如圖1-2所示),想不到今日去看的時候竟然開花了(如圖1-3所示,硬幣直徑: 2cm)!喇叭花的形狀實在太過有趣,令我忍不住欣賞了好一陣子,甚至還把鼻子湊上去聞。不過這品聞起來沒什麼味道,實在不知道是不是筆者的鼻子壞了。(後記: 幾天後味道好像比較明顯些。當然,是臭的)

圖1-2. 麗鐘閣的開花過程 (2021/1/2 ~ 2021/2/3)

圖1-3. 麗鐘閣的開花樣貌 (2021/2/5)


紀錄的最後就讓大家看一些不同角度的照片吧!如圖1-4至圖1-6所示。希望大家也能感受到和我一樣的興奮感。

圖1-4. 麗鐘閣的花朵近距離紀錄 (2021/2/5)

圖1-5. 麗鐘閣的花朵正面紀錄 (2021/2/5)

圖1-6. 麗鐘閣的花朵俯瞰紀錄 (2021/2/5)

2021/3/3 後記
麗鐘閣的花開了兩個禮拜後便謝了,不過這過程中又有新花苞,且在近日開花了(如圖1-7所示)。與原本的位置比對(如圖1-3),剛好左右各開一次,相當對稱。

圖1-7. 麗鐘閣又開了一朵花 (2021/3/3)

2021/4/17 再後記
送給一個最近對奇特植物感興趣的朋友,故本文的種植日記不再更新。希望她對植物的品味愈來愈詭異。


   2. 種植方式

以下為做功課後得知的種植方式:

• 科名:
Asclepiadaceae (蘿藦亞科)

• 屬名:
Tavaresia (麗鐘角屬)

• 學名:
Tavaresia barklyi,中文俗名為麗鐘閣、麗鐘角、鍾馗閣。
 → 英文俗名比較有趣,稱作 惡魔的喇叭(Devil's trumpet)

• 原生地:
廣布於波札那(Botswana)、安哥拉(Angola)、納米比亞(Namibia)、辛巴威(Zimbabwe),及南非的自由邦省(Free State)、林波波省(Limpopo)、北開普省(Northern Cape)。

• 生長海拔高度:
未特別描述(可能分布太廣了)。

• 棲息環境:
生長在岩石堆中、斜坡上、砂質平原,並且通常是全日照或部分遮陰。

• 植株描述:
1. 無葉多年生的多肉植物,肉莖為肋狀且表面有許多刷毛小刺,第一眼看會讓人以為是仙人掌。
2麗鐘閣會長出如同喇叭般的花朵,相當有趣(筆者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想養)。

• 植株照顧:
1來自夏雨地區,對潮濕環境的忍受度較高,但通風採光也得良好。
2當環境改變時,很容易消苞。

• 肉質莖:
1直立圓柱狀,表面無毛,顏色為藍綠色或淺紫色,會隨日照長度而改變。
2直徑約為 15mm,長度則約 4 ~ 6cm
3約有個 10 ~ 12 肋狀構造,突出端有短疣粒,並附著三個小刺。
4據說當肉莖受傷時,會產生奇怪的味道(應該是不好聞啦)。

• 刺:
1三叉的尖銳小鬃毛,中間的小刺會和肉莖垂直,其他兩個小刺則會和肉莖平行。
2技術上來說,中間的小刺其實是葉刺,旁邊兩個小刺則是托葉。

• 澆水:
1須謹慎的澆水,目前採用土乾燥後再完全澆透的方法。
2冬季時不太需要水分。

• 介質:
1土壤酸鹼值偏好中性 (PH6.5 ~ 7.5)
2排水良好的介質,目前配土為  粗顆粒土 煉石 泥炭土 = 3 : 1 : 1

• 溫度(型種)
1最低耐寒溫度: 5 ~ 10°C
2因找不到生長溫度,故先採納通用型標準:
  最佳生長溫度23 ~ 32°C
  最佳夜晚溫度21°C
  低溫休眠溫度15°C
  高溫停滯溫度: 32°C

• 日照:
1全日照或部分日照。

• 花朵:
1巨大的喇叭狀,顏色艷麗。
2兩性花,長度約 35 ~ 110mm,直徑約 25mm
3顏色為白黃至奶黃色,表面帶有紅色的條紋及斑紋,內部則是如同豹紋般的紅點。
4具有外副花冠和內副花冠,外副花冠有 10 個絲帶狀裂片,內副花冠則有 個短裂片。
5花期為正夏季。

• 繁殖方式:
1種子,春播。
  有趣的是,它很容易與大花犀牛角(Stapelia gigantea)混交,合成出一個叫 Tavaresia meintjiesii (尚無中文名)的品種。
2插枝,這也是最簡單的方法。甚至還可以嫁接到大花犀牛角上(到底有多喜歡大花犀牛角?)。

• 蟲害:
1須注意介殼蟲,並且被啃咬的傷口可能會導致真菌感染而腐爛。

• 傳統用途:
1肉質莖很偶爾才會被當地人啃食,很可能是想獲取養分或水分。另外吃之前記得要先剝皮。
  希望沒有讀者這麼做,至少它看起來一點都不好吃。
2將植物搗爛後,可敷在傷口或疼痛處,以減緩症狀。
  再次希望沒有讀者這麼做,至少去買個藥成本還比較低。

• 資料來源:
1Llifle
2黑胡桃網路閣
3Pl@ntUse 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