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之比 (Pachypodium bispinosum) - 2020/3/10
其實這棵畢之比入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,只是陸陸續續買入其他塊根讓我暫時忘記幫它做紀錄。那時候的我對棒槌樹很狂熱,因此只要是沒蒐集到的小苗都會立刻購買。當然這棵也不例外,是在社團大出清時跟Tree Go買入的。其實那時候他還有賣一堆有趣的小苗,不過搶購速度實在太快,我拚了老命只搶到一個畢之比(如圖1-1所示。硬幣直徑:2cm)。好想要也收下其他品種啊!
2020/3/10
因為後來經驗不足,在日正中午時澆水導致塊莖爛掉了,看來小苗還是很脆弱的。於是悲傷的我決定從種子再來過。在等待了幾個月後總算找到賣家,且在收到種子並播下去後,沒多久便發芽了,其樣貌如圖1-3所示。
而最近開始回暖了,趁著這個季節趕緊換到大盆中。目前的大小圖1-4所示(硬幣直徑:2cm),塊頭已經超越先前的尺寸,自己播的果然比較好適應。有了先前的教訓後,這次應該能順利長大了吧?
圖1-3. 播下種子後沒幾天便發芽 (2019/7/15)
而最近開始回暖了,趁著這個季節趕緊換到大盆中。目前的大小圖1-4所示(硬幣直徑:2cm),塊頭已經超越先前的尺寸,自己播的果然比較好適應。有了先前的教訓後,這次應該能順利長大了吧?
2. 種植方式
這顆網路上的資料甚少,大部分文章都是關於天馬空(Pachypodium succulentum)的。做了功課後,以下為種植方式:
這顆網路上的資料甚少,大部分文章都是關於天馬空(Pachypodium succulentum)的。做了功課後,以下為種植方式:
• 科名:
Apocynaceae (夾竹桃科)。
• 屬名:
Pachypodium (棒棰樹屬)。
• 學名:
Pachypodium bispinosum,中文名為畢之比,或名雙刺棒槌樹。
→ 字首 bi- 有 "雙" 的意思,而後面的 spinosa 則有 "刺" 的意思。
• 原生地:
生長地區完全受限於南非開普省(Cape Province)的東方及南方。
• 生長海拔高度:
未知。
• 棲息環境:
1. 通常可在日照充足的石質地區看到它。
2. 畢之比和天馬空(Pachypodium succulentum)一樣,在自己的原生地可忍受零度以下的溫度。
3. 由於其生長環境乾燥且炎熱,故肉質化的莖部可儲存大量水分,並幫助植物在此嚴厲的環境下存活。而畢之比的地下塊莖亦有此作用。
2. 畢之比和天馬空(Pachypodium succulentum)一樣,在自己的原生地可忍受零度以下的溫度。
3. 由於其生長環境乾燥且炎熱,故肉質化的莖部可儲存大量水分,並幫助植物在此嚴厲的環境下存活。而畢之比的地下塊莖亦有此作用。
• 塊莖部:
1. 下胚軸發育型,部分生長在地表下。
2. 長度可達60cm,直徑則可達20cm。
2. 長度可達60cm,直徑則可達20cm。
3. 野外的畢之比其塊莖通常都是深埋住的,但在種植時會將其提高以利欣賞。
• 分枝:
1. 12 ~ 45cm長,4 ~ 10mm寬。
2. 直立或分散型,表面帶有對生刺。
3. 新生分枝會有短柔毛,但立刻就會掉光。
3. 新生分枝會有短柔毛,但立刻就會掉光。
• 葉片:
1. 披針形,無葉梗,葉緣會捲曲。
2. 最長可達2 ~ 4cm,寬度則可達2 ~ 7mm。
• 澆水:
1. 盡量別讓土完全乾燥。
2. 冬季休眠時澆水量需降至最低,若太潮濕的話容易爛掉。
3. 太陽大的中午時盡量別澆水。
3. 太陽大的中午時盡量別澆水。
4. 11~3月期間禁止澆水。
• 介質:
1. 土壤酸鹼值偏好未知。
2. 選用排水良好的介質,避免積水。
3. 目前配法為 泥炭土:砂土:顆粒石 = 1:3:1。
3. 目前配法為 泥炭土:砂土:顆粒石 = 1:3:1。
• 溫度(夏型種):
1.最低耐寒溫度: 未知。
2. 因找不到生長溫度,故先採納通用型標準:
- 最佳生長溫度: 23 ~ 32°C。
- 最佳夜晚溫度: 21°C。
- 低溫休眠溫度: 15°C,須保持乾燥。
- 高溫停滯溫度: 32°C,須適當遮陰。
• 日照:
1. 明亮處至全日照皆可。
• 花朵:
1. 淡粉紅色。
2. 雌雄同株,自交微親合。
3. 開花期於6月至12月。
• 資料來源:
1. Llifle
2. 光山
留言
張貼留言